11月28日,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70周年紀念會上,隆重表彰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中農集團陜西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陜西實業)黨支部書記、董事、總經理姚峰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姚峰2012年加入中農,2017年10月至今,擔任陜西實業黨支部書記、董事、總經理。他時刻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以農機為切入點,不斷探索創新為農服務方式,帶領團隊銳意進取、積極作為,成為當地農民種地的“好幫手”“貼心人”,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扎根一線夯實農機流通主業
中農陜西實業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屬于陜西主要產糧區關中平原,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總耕地面積約110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約70萬畝,玉米種植約50萬畝。?中農陜西實業成立于2011年,傳統業務以銷售農業機械、農用運輸車輛、果業和畜牧機械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設備為主。姚峰帶領團隊走遍當地的每個鄉鎮村莊,深入田間地頭,年銷售各類農機約2500臺套,擁有30多家國內主流農業機械的品牌代理,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縣三級放心消費單位,積累的客戶數量達10萬戶,其中九成以上是種糧大戶、小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等零售客戶,是陜西當地重要的農機銷售服務力量。姚峰帶領團隊積極發揮社有農機企業的專業優勢,主動對接陜西各地的政府部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來,中農陜西實業為陜西省20多個區縣的800多個行政村,供應質優價廉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設備1100?余臺套,助力當地美麗鄉村建設。
提質擴面推動農服工作蓬勃開展
近年來,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中農陜西實業積極從傳統農機經銷商向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發展,2019年成立了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探索開展符合富平縣情農情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姚峰深感責任重大,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奔波在田間地頭,以農機為切入點,對接當地農服項目,奮力打開工作局面。5年來,中農陜西實業承擔了土地深松、一噴三防、一噴多促、“小麥3335”“玉米5335”播種技術推廣、單產提升、噸糧村、噸糧鎮等一系列農服項目,累計服務小農戶超?2.3?萬戶、占全縣農戶的17%以上,面向農戶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超?100萬畝次,助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成為當地政府部門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抓手。?2024年,陜西入選中央財政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省份。基于多年積累的為農服務經驗,在黨委政府的重視肯定和廣大農戶的信任支持下,中農陜西實業承擔了11.5?萬畝的玉米全程托管服務,占到陜西整個試點托管面積的近1/3。中農陜西實業組織各類農業機械設備560余臺套、調動農機手600余名,開展耕種防收等全程服務,服務對象覆蓋富平縣8個鄉鎮28個行政村,直接服務小農戶超1.5萬戶,小農戶托管土地面積占到整體托管面積的90%,農戶畝均降低作業成本90元,畝均預計增產50斤,農戶預計受益超過1600萬元。“我們將全程托管項目實施方案全過程公示,讓村干部清清楚楚、小農戶明明白白。”姚峰說,全程托管所有作業環節與農戶逐一簽字確認,農戶對作業效果滿意后簽字,并建立全套的全程托管客戶檔案,隨時備查。
姚峰坦言,剛開始探索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時期,由于傳統業務是農業機械銷售,當地政府部門對公司開展農服工作持懷疑態度。“通過我們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地配合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圓滿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工作,得到了富平當地各級政府、陜西省市縣3級供銷社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可。”姚峰說。富平縣供銷合作社主任李思念說,近年來,富平供銷社與中農陜西實業強化社企聯動,加強政策協同、資源協同,形成合力,在田間地頭持續發揚“背簍精神”和“扁擔精神”,共同推進供銷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扎實落地、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流曲鎮是富平主要的產糧大鎮,該鎮副鎮長楊晨說,中農陜西實業聚焦農戶“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環節,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在流曲鎮完成了多個農服項目,工作成效得到一致認可。該鎮規劃的2025年小麥全程托管等項目,都將與中農陜實業合作完成,帶動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宮里鎮齊村黨支部副書記田增偉說,姚峰和其團隊常年忙碌在田間地頭,深入農戶家里宣傳政策、了解需求,用實干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當地種植大戶翟宏慶承包了50畝土地,“中農提供了耕種防收全程服務,減少了種子、化肥、農藥使用量,降低了種地成本,讓我省錢省力又省心。”翟宏慶說。在當地農業主管部門、供銷社系統的大力支持下,中農陜西實業的農服面積從2019年的1萬畝次,發展到2024年超過60萬畝次,保持逐年上升態勢。開展的服務也逐步延伸至農資供應、植保綜合服務、農機作業、秸稈綜合利用、土地托管、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金融服務、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多個方面。目前,中農陜西實業已經迅速成長為區域為農服務的主力軍,被授予“渭南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市級示范組織”、“富平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縣級示范組織”、“富平縣重點建設-農業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持續發揮了黨和政府密切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應急處突堅決守護每粒糧食
面對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中農陜西實業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堅持黨建引領,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和業務骨干成立了農業機械應急服務隊,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幫助農戶搶收搶種。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陜西富平等多地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降水天氣。在“爛場雨”的侵蝕下,眼看著冬小麥就要在地里霉變、發芽。面對這一極端天氣,姚峰組織公司黨員干部立刻行動,通過微信、電話緊急聯系機手從河南調回小麥收割機100?臺,組織本地小麥收割機100臺、50臺播種機,聯系廠家緊急組裝26臺移動烘干機,全力投入到小麥收獲、烘干和玉米播種工作中。經過十余天的連續奮戰,實現搶收搶種超4萬畝,幫助農戶挽回損失5000萬元,在關鍵時刻保障了農民群眾利益,展現了中農擔當。富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曉強說,中農陜西實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縣里的應急搶收任務從來不談條件,總是無條件服從。麥收期間,中農陜西實業農機維修服務隊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把農機修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縣里今年5月份成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也由中農陜西實業牽頭組建,著力打造陜西省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開拓創新持續探索農服新路徑
中農陜西實業不斷創新為農服務工作,在富平縣總工會的支持下,牽頭組織成立了“農業機械駕駛員聯合工會”,吸納農機手369?名,免費為農機手體檢120人次,贈送意外保險240份,開展技能培訓?400?人次,推送作業信息25萬畝次,幫助機手融資購機百余套,為高質量開展農機服務提供了堅實的人員保障。?“這種模式在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尚屬首次。”姚峰說,工會這種形式把我們和農機手松散的合作關系變成緊密聯系的合作伙伴,提高了我們與農機手之間的黏性,為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明確農機作業標準,打造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有擔當的農機作業服務隊伍奠定了基礎。富平縣流曲鎮五里墩村機手孫小將說:“工會的成立,給我們農機手找到了娘家人。工會給予我們工作上的指導,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全國哪里有麥收,信息了解得更及時、更全面。”對于下一步的工作,姚峰表示將帶領團隊不斷地探索縣域農服工作開展的方式,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持續打造一支作風過硬、能打善戰的基層黨員隊伍。二是拓展為農服務廣度,不斷增加服務面積,同時實施走出富平的戰略,與中農集團兄弟單位、陜西省供銷社系統內企業不斷加深合作,拓展在其他區域的農服業務。三是增加為農服務深度,不斷加強引進先進農機、農資產品,與金融機構聯合探索開展農戶金融服務,對接糧食加工企業、糧食貿易商,為農戶提供更優質的糧食變現渠道。四是提升為農服務品質,不斷探索完善“農戶+村集體+農服公司”的服務模式,持續推進小農戶土地整合工作,完成縣域農村土地適度規模化,通過“統收統種、統肥統藥”的統一管理模式,提高農業標準化種植水平,實現農業種植降本增產。“我將珍惜榮譽,牢記使命,帶領團隊進一步探索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人才培養方式,大力培養職業化農機手組織和全能型職業化田管家隊伍,打造一支‘愛農業、愛農村、懂管理、善經營’的為農服務隊伍,在服務陜西鄉村全面振興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供銷合作事業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姚峰說。
來源:中農集團官微